第三十四章 借支税-《剑与河山》
第(3/3)页
老人是村子里唯一的秀才,也是最为德高望重的人,听他这么说,妇人们也不敢再明着反驳,只能小声嘀咕几句。
一中年汉子问老人道:“文正叔,你说朝廷突然弄这借支税收的事,是贪官压榨咱还是另有说法啊?”
周围人顿时聚精会神,想听听老人的看法。
老人向汴梁方向看了一眼,缓缓说道:“赋税关乎国家兴盛,寻常官员应当不敢擅自更改,突然加重田税,十之八九是朝廷的命令。而为何加重田税,应当是朝廷为了应急所用。不是为了赈济别处受灾的灾民,那便有可能要开始打仗了。”
听了老人这话,众人又是哗然一片,对朝廷不满的声音此起彼伏。
徐子凌也听清了老人的话,不由得点了点头,他也在江宁城里听说过朝廷要联金伐辽的消息,结合税收的事和老人说的话,联金伐辽的事十有八九是真的了。
他对辽人也是恨之入骨,当年屠他村子,杀他义父的仇恨,他是不可能放下的。但事情已经过了六年,当年那辽人的马队是军队还是匪寇,都已无从查起,他也只能将此事放在心底。
此时确信了大宋朝廷要讨伐辽国的消息,他却是由衷希望宋朝军队能多杀些辽人。
老人看着面露厌战情绪的村民们,心中有些触动,暗自叹息了几声,对于伐辽之事,在此村民中,或许只有他是发自内心支持的。
自古以来,打仗必定劳民伤财,所以普通民众对于战争是极为抵触的,何况宋辽已经和平百余年了,百姓安居乐业已久,自然不愿打破宁静。
但懂些地理的书生士子都知道,燕云十六州只要不在大宋掌控之中,宋人便永不能高枕无忧。没有燕云地区的长城和巍峨山脉作为屏障,中原便始终暴露在外族的铁蹄之下。
太宗皇帝两次北伐,最终目的便是为了夺回燕云之地,以稳定大宋后世基业,但无奈都以失败告终。
所以在老人这一类人看来,伐辽之事是势在必行,如今有金国牵制辽国军队主力,正是收复燕云千载难逢的机会。
争论一会儿后,村民们便慢慢散去,回到了先前的劳作中去。朝廷打不打仗,向来不是百姓说了算的,他们也只能说几句发泄一下不满。发泄过后,生活还要继续,田里的庄稼,还是得打理。
眼见已经没了事,徐子凌便转身准备回茗夏那儿,却发现先前在他身后的老头不见了踪影。
随后他便与东子几人一起回到田边,给茗夏讲了讲村里的事情。
丫鬟顾月儿也不再头晕目眩了,但再也不想“上天”了。
三人继续沿着小溪往外走,但也没了多少赏景的兴致。村子周围并没有什么好看的风景,但凡平坦的地界大都被开垦成了农田。
闲逛了半个时辰后,三人便彻底没了兴致,回了村子。
到得中午吃过午饭后,徐子凌在村子一个角落里练起了剑法,茗夏端来一个小竹凳,坐在上面,静静的看着他练剑,偶尔见他停了,便与他说上两句话。
丫鬟月儿却没有兴趣看徐子凌练剑,和东子去摘桑葚去了。
村民们也开始了下午的劳作,整个村子一派祥和闲适。
第(3/3)页